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于设想要“升格”的职业院校来讲,既然要“统筹”,就有打破维持原来格局的“希望”,就要有变化、要“革新”、要“创新”的“可能”。目前各职业院校都在跃跃欲试,中职渴望升高职,高职更渴望进入本科系列。“发展”是职业院校共同的心声,“升格”成为职业院校“发展”最明确而直接的目标指向。尤其是高职院校,按照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一旦成为本科,即有可能跨入普通高等学校范围,就摘掉了“职教”的帽子。高职“升格”已成为学校、学生集体冲刺的共同目标。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中职毕业生升高职专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升高职本科,高职本科毕业生也有读研的需求。这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同一个职业教育体系内对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提升的自我发展的诉求,然这种诉求遇到了制度性障碍。普通教育在人才递次培养上却是各层次衔接贯通,何以到了职业教育这一块,就弱化了学生继续升学的愿望?
显然,要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就不能有意识地忽视高职本科院校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高职本科院校已经不是该不该建的问题,而是已进入到该讨论如何建的阶段了,不能淡化高职本科建设的迫切性。但高职本科究竟应由现在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专科层次)“升格”成本科,还是应由非研究型本科院校转型为本科职业院校,已成为争议的话题。高职“升格”成本科,对职业院校来讲,是“层次”的提升,是“地位”的提升,是对优质高职院校的“奖励”,是职业院校“众志成城”要做的一件事;而本科院校“转型”办高职本科,则会被视为对这些普通本科学校的“降格”,会被认为是对普通本科学校的一种政策性“惩罚”。因为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他们也在进行不约而同的长期的“集体行动”,即单科性高校要建成多科性综合型高校,教学型高校要建设成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要建设成研究型高校;同时,一般高校要建设成为重点高校,重点高校还要成为“一流”高校。“一流”高校里面还会有排名,等等。他们的目标更高、更远、更吸引学生和家长。让他们中的任何一类或一所学校“转型”办高职本科,都将会引起更大的抵触,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带来更大的困难。相对而言,经严格评估、遴选,将数量适宜的高职专科院校“升格”办高职本科,是比较易行的一种方法,也有利于调动职业院校提高质量、提升内涵建设的积极性,但需要坚持和把握的是要防止这些“升格”后的学校去“职教化”,这些学校应依然要进行职业教育类型中的一种“层次”和阶段的教育。它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性为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更高层次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建设高职本科院校,如何做好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是推动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篇大文章,需要科学谋划。
高职“升格”,或许会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完善体系、巩固类型、科学发展的虽然是阶段性然而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策略和举措。